150多年前,世界上第一條地鐵——倫敦地鐵运行,人类进入了地下轨道出行元年。多年后的今日,地鐵作为疏导城市交通“大动脉”的“毛细血管”,凭借其快速、准点、安全、便利、舒适等优势,已经成为解决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出行难的最主要手段。
30个城市跻身“地鐵俱乐部”,28个城市排队等候
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速始于2010年。在此之前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一直很緩慢,集中在幾個一線城市以及小部分經濟實力較強、城市規模大的二線城市。
截止2010年底,我國已開通運行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12个(含香港、澳门),大陆开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仅有10个,总线路33条,通车总里程931.78公里。
到2016年底,中国大陆已有30个城市开通軌道交通。总线路132条,通车总里程4152.8公里。六年间里,通车里程增长了3.5倍。
圖表 2008-2016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展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
圖表 全国各个城市地鐵建设列表
资料来源: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截止2016年底,上海、北京两市城市軌道交通通车里程超越600公里,深圳、广州、南京、重庆跨过200公里门槛。
圖表 截止2016年底各城市軌道交通通车里程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
大者恒大,規模效應顯著
城市軌道交通建设具有明显的“集聚效益”。截止2016年底,全国軌道交通通车里程前十位城市合计规模占比达到73.7%,其余20个城市仅占36.3%。
圖表 截止2016年底各城市軌道交通通车里程占全国的比例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,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从各城市軌道交通建设數據来看,更凸显出“大者恒大”的特点。从2010年到2016年,城市軌道交通通车里程增长最多的城市依次为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南京、重庆、武汉、成都。均为开通时间早、建设规模大的城市。
统计各城市軌道交通在建情况,截止2016年底,成都、武汉、广州、北京四市在建规模超过300公里,上海、深圳、天津、重庆在建规模超过200公里,集聚效应愈发显著。
圖表 2016年底各城市在建城市軌道交通线路情况
注:2010年前通車城市計算2010-2016年間通車裏程增長規模,2010年後通車城市計算開通當年到2016年通車裏程增長規模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,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究竟有这么多城市需要这么多地鐵吗?
从当前地鐵运行情况来看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城年客运量均超过十亿次,其他城市差距较明显,年客运量最小的城市仅有70万人次。
不可否认,成网络的城市軌道交通进一步扩大了覆盖人群,但受到城市规模、人口规模、城市布局、出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,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宜大规模建设軌道交通。
圖表 2016年28个城市軌道交通客运规模
注:兰州、淮安未公布统计數據,人均客运量=年客运量/常住人口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,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从城市财政收入及支出的层面来看。不少城市为建设地鐵“举债式发展”。根据各个城市发布的軌道交通建设规划,2016年底共有58个城市发布城市軌道交通建设规划。
统计各城市軌道交通建设投資额,并以各城市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为参考。不少城市軌道交通建设投資额超过城市一整年的财政收入,有的甚至达到二倍或三倍。
圖表 各个城市軌道交通建设规划投資额占全年财政收入/支出的比例
數據来源:中国城市軌道交通协会,各城市统计局,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一味追求所谓的城市形象,忽略城市自身的发展需求,盲目上马城市軌道交通建设项目,将有可能会给自身带来较大的财政负债压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三四线城市选择非地鐵的模式开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设,如温州选择建设市城快轨,芜湖、渭南、安顺选择建设单轨,而珠海、三亚、南平、泉州等市规划建设有轨电车。
这些项目单位造价仅有地鐵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,可以看出这些城市規劃投資额占财政收入支出的比重不大,不会给地方财政造成过大的压力。
城市軌道交通建设应规划先行,量力而为
上海在2016年实现軌道交通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交通的51%,北京则在制定(2015-2021年)軌道交通建设规划中,计划到2021年实现比例上升至62%。从大的层面来看,城市軌道交通必然继续维持建设高峰期。
目前国内对軌道交通的分类中,共有5个级别。从目前在建城市軌道交通及各城市規劃来看,80%以上的项目均为地鐵项目。
圖表 軌道交通等級分類
數據来源:芭乐直播産業研究院整理
中国城市对于地鐵的空前热情,带来了地鐵里程的迅速增长。但缺乏规划的高速建设并不一定能带来便捷的交通。不少城市的现实情况是,造价高昂的地鐵被當做普通的公交線路,盲目地向低客流量的市郊延伸。
未來,基于合理的城市規劃,輕軌、有軌電池、雲軌等項目也應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![]() |
![]() |
十四五産業规划 | 氢能源産業规划 |
![]() |
![]() |
産業图谱 | 招商代理 |